□記者 徐松 陳永團 李國閣
7月30日上午,盛夏的驕陽慷慨地潑灑在鄲城縣社會福利院明凈的窗欞上,將室內(nèi)一張書桌染成溫暖的金色。書桌旁,三個緊挨的小腦袋,無聲地訴說著一個共同的誓言:考上好大學,以優(yōu)異的成績,回報那些托舉起他們命運的無私關(guān)愛。
“老大”文文伏案疾書,筆尖在俄語輔導(dǎo)筆記上沙沙作響,字跡工整如刻。這份專注,不久前為她贏得了全校綜合考評第一的桂冠,鄲城三高校長王永領(lǐng)親自將喜報送到了這個特殊的“家”?!袄隙睜I營剛以優(yōu)異成績考入鄲城一高,正為高中生涯蓄力;“老三”震震默默將姐姐們的背影刻進心里,憧憬著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活。
這里,是54名孩子的港灣。他們曾是棄嬰、孤兒、事實無人撫養(yǎng)兒童,命運的起點布滿陰霾,親爹親媽的疼愛與呵護,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。然而,黨和政府的臂彎,為他們撐起了一個堅實溫暖的“新家”。
“媽媽”,是他們對院長張臻和每一位日夜照料他們的工作人員最親昵的稱呼。每當張臻的身影出現(xiàn)在門口,歡快的聲浪便會瞬間爆發(fā),孩子們?nèi)杠S著撲上來,親昵地蹭著她的臉頰,小手頑皮地撓著她的發(fā)絲。張臻對孩子們的這份愛足以融化世間最硬的堅冰。
“沒有優(yōu)越的起點,卻有不屈的脊梁?!睆堈檫@樣形容她的孩子們。身體的困頓與家庭的缺失,未曾熄滅他們眼中求知的光芒。圖書室的書架前,常有凝神靜讀的小小身影,指尖劃過書頁,仿佛在觸摸未來的輪廓;心理咨詢室內(nèi),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崔軍溫和的話語,如涓涓細流,撫平過往創(chuàng)傷的褶皺;舞蹈室里,躍動的身姿釋放著青春的蓬勃活力,汗水折射出耀眼的光芒。
在這個擁有100張床位,15名心理教師、舞蹈教師、保育員的“家”里,安全是生命的底線——日巡查、周例會、季演練,從消防、食品到房屋管理,嚴謹?shù)呐_賬與到位的整改,為孩子們的歡笑筑起了無形的“銅墻鐵壁”。
這方天地,不僅承載著54名孩子的夢想,更托舉出12顆冉冉升起的新星。他們從這里出發(fā),走進了高等學府的殿堂。
在黑龍江八一農(nóng)墾大學上學的王永奇,寒暑假期間,他的身影總會出現(xiàn)在福利院。他耐心地為弟弟妹妹講解習題,帶他們嬉戲玩耍。飯桌上,他一次次鄭重地叮嚀:“記住,我們今天的幸福,是黨和政府給的,要懂得感恩,感謝黨的好政策,感謝每一位幫助過我們的人。”這個暑假,他回到鄉(xiāng)下的家里,悉心照料著年邁病重的奶奶,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孝義。
遠在吉林農(nóng)業(yè)大學備戰(zhàn)考研的曹雙義,雖不能歸“家”,卻從未缺席。視頻通話成了他與弟弟妹妹們的心靈橋梁,一聲聲“想你了”跨越千里,也傳遞著對昔日“媽媽”們的深切思念。
汝州職業(yè)技術(shù)學院的徐文波,深知“雙手創(chuàng)造未來”的分量。學習之余,他注重勤工儉學。這個暑假,他再次踏上了打工路。“成績或許不是最好,但我有健康的身體。”他樸實地說道,“學著工作,學著掙錢。畢業(yè)后,要靠自己的雙手掙來幸福?!?/p>
2024年大學畢業(yè)的范圓圓,從未忘記這個“家”,閑暇時?;亍凹摇笨纯础9?jié)日里一條溫馨短信、一通問候電話,是他對“媽媽”們無盡的感恩與牽掛。
從2018年赫雙喜叩開南陽醫(yī)專的大門,到2019年徐靚靚、尚奮斗、李晶晶三人同時“躍龍門”,再到2020年的孫宇宙、2021年的郭大樹、范小圓,直至2024年王美與徐文波……一串串名字,如同點點星火,匯聚成燎原的希望之光。
“每個孩子的背后,都有一段令人心疼的往事,各有各的不幸?!睆堈榈哪抗鉁厝岫鴪远ǎ笆屈h和政府讓他們衣食無憂、免費上學和就醫(yī)。重要的是,能讓他們健康、陽光地成長。”
“黨和政府傾心呵護,用愛和希望擦亮這一顆顆曾經(jīng)蒙塵的星星。我們欣喜地看到,孩子們正用勤奮、互助、陽光和自律,倔強地回應(yīng)著命運的挑戰(zhàn)。我們必將兒童福利政策落細落實,用持續(xù)的人間大愛,澆灌這些在逆境中綻放的堅強之花!”鄲城縣民政局局長胡曉蘭的話語鏗鏘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