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繕后的紅石板路。
□記者 田亞楠 通訊員 胡笑宇 文/圖
本報訊 7月25日清晨,暑氣尚未蒸騰,位于周家口南寨歷史文化街區(qū)的紅石板路已在蟬鳴中醒來。記者循著石板縫隙間斑駁的光影一路探訪,鞋底的叩擊聲與遠處修繕房屋的機械轟鳴聲交織,仿佛叩開一扇舊時光的大門。
“你腳下這塊青石板,比我的年紀還大?!苯衲?6歲的羅奶奶站在自家門前,指著門檻旁一塊磨得發(fā)亮的石板笑道,“我出生時,這條街就叫紅石板路,再往前,就是中正街了?!崩先嘶貞?,60多年前,這里還是晴天揚塵、雨天泥濘的土路,后來鋪柏油、澆水泥,直到四年前政府重修,才把水泥路面掀掉,將一塊塊老石板重新安放,同時改造了淤塞多年的下水道?!艾F(xiàn)在下雨天,雨水嘩啦啦順著石縫流走,再也見不到積水坑了?!?/p>
“以前這條街很是熱鬧!”羅奶奶掰著手指數(shù)道:老茶館、雜貨鋪、五金店,編籃子的手藝人、修鍋的白鐵匠……街口還有一家電影院,“兩毛錢一張票,孩子們都往那兒跑。”更早時,這里曾是碼頭,玩蛇的、耍猴的、噴火的雜技藝人在此聚集,市井氣息撲面而來。
與鄰近商業(yè)氣息濃厚的南山貨街不同,紅石板路更顯生活本色?!澳沁吺亲錾猓@邊是過日子?!绷_奶奶說。
對老一輩來說,紅石板路是刻進骨子里的記憶?!白×艘惠呑?,上學(xué)、買菜、看電影都走這條路?!绷_奶奶語氣中滿是眷戀。而年輕人對老街的印象則模糊許多,“他們可能只覺得是條普通小路?!绷_奶奶坦言。如今,政府將紅石板路納入歷史街區(qū)保護項目,不僅修復(fù)了路面,還保留了原有建筑風(fēng)貌。經(jīng)常有游客被“古街”的名號吸引而來,在紅石板路上拍照打卡。
臨別時,記者想為老人拍張照片,她卻連連擺手:“老了,不上相了!”她的身影與斑駁的老街融為一體,仿佛成了紅石板路歷史的一部分。羅奶奶說,只要石板還在,這里的故事就不會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