狠狠干天天爱,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久,高清精品自拍亚洲,天天干人人射,欧美精品黄色片,免费在线观看国产精品,久久v国产

2025年08月08日
第07版:快樂老人·銀發(fā)經(jīng)濟 PDF版

故鄉(xiāng)的老屋(時光故事匣)

■周保堂

清明返鄉(xiāng)祭祖,一踏入舊院,映入眼簾的便是肆意蔓延的野草。仰頭望向那紅磚藍瓦的老屋,墻縫間剝落的灰土,像褪色的記憶簌簌掉落。那扇曾被我無數(shù)次推開的木門,下半截早已斑駁發(fā)黑、糟朽不堪,殘破的紋理嵌滿風雨的痕跡,無聲訴說著滄桑。我久久佇立,凝視著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屋,歲月的厚重與心底的眷戀,在靜默中交織成網(wǎng)。

老屋坐北朝南,是院子中央后墻處的三間堂屋。聽祖母講,曾祖母當年就是在這屋前拜的天地。1956年,父親在外工作,二大爺和叔叔翻修了老屋。他們用七層青磚砌地基,黃土摻麥秸垛墻,房頂苫上紅瓦,還沿用拆下的兩架舊梁。這在那時的村子里,算得上屈指可數(shù)的瓦房。

1975年,父親病逝,這座房子建成已近20年,開始出現(xiàn)漏雨的情況。此前因父親患病,家中早已入不敷出,翻修房屋計劃擱置。父親離世后,家庭失去主要經(jīng)濟來源,翻修房屋更是難上加難。那段日子,我們最怕陰天下雨。每逢雨天,外頭下大雨,屋里就下小雨;雨停了,屋內(nèi)依舊滴答作響。尤其是屋脊處漏雨最為嚴重,白天,母親在屋中央東西擺一溜兒臉盆、水桶、瓦罐等容器接雨。夜里,母親往往剛睡下一會兒,就得起身倒掉盆罐里接滿的雨水。我們姊妹幾個年紀小幫不上忙,母親常常在半夜偷偷哭泣。作為長子,聽到母親的啜泣聲,我心如刀絞,暗暗發(fā)誓:等我長大,一定要把老屋修好。

蓋房準備工作始于我上中師一年級的暑假。姐姐積攢的工資、母親賣棉花的錢和二大爺賣牛犢的錢,悉數(shù)交到我手中。攥著這些錢,我趕往4里地外的磚瓦廠,買了兩萬塊紅磚。當時正推行家庭聯(lián)產(chǎn)承包責任制試點,生產(chǎn)隊近乎名存實亡,但村民互助傳統(tǒng)仍在——誰家蓋房修屋,各生產(chǎn)隊都會出人幫忙。

我們村有4個生產(chǎn)隊。我和生產(chǎn)隊隊長們商量,幫忙派人派車出工一天。4個生產(chǎn)隊共派14輛架子車,村民1天跑兩趟只拉回1萬多塊磚。磚廠規(guī)定,出窯的磚僅保管1天,超期丟失概不負責。我遞煙賠笑,甚至攀起親戚關系,才說動磚廠負責人再看管1天。

我與隊長們約定出工一天,實在難以開口再讓他們派人派車。當晚,我摸黑趕到表姐家,向表姐夫求助。次日天一亮,表姐夫就開著手扶拖拉機到了我家門口。上午兩趟運磚還算順利,午飯后卻風云突變,天空烏云壓頂。我跑遍半條街借到一件雨衣給表姐夫穿,自己則扯塊塑料布裹在身上。

拖拉機裝滿磚時,暴雨如注。表姐夫冒雨發(fā)動拖拉機,我蜷在車上,披在身上的塑料布被風吹得噼啪作響。拖拉機“咚咚”地碾過積水,往家的方向駛去。遠遠地,我望見母親帶著弟弟妹妹裹著塑料布,二大爺戴著舊草帽,他們在暴雨中等待的身影,和后來老老少少冒雨卸磚的場景,至今想起仍眼眶發(fā)燙。

當親友得知我家計劃蓋房,紛紛主動幫忙。舅表哥是手藝精湛的木匠,說開工時會帶著表弟第一時間趕來起架梁檁;姑表哥說,他家蓋房剩余的幾十根椽子可以全部給我家用;姨夫是經(jīng)驗豐富的泥水匠,說房子一開工他就掂著瓦刀過來。我的中師同學吳保友包攬聯(lián)系包工隊談價格。

眾人齊心協(xié)力,蓋房材料如同春燕銜泥般,一點一點匯聚齊全。一磚一瓦、一檁一椽,都凝聚著親友的情誼,準備工作也在這份溫暖中完成。

1981年,我中師畢業(yè)返鄉(xiāng),3天后蓋房工程便啟動了。生產(chǎn)隊調(diào)撥了8名壯勞力,他們將碾麥用的石磙立起,用四根木杠呈“井”字形捆綁固定,制成堅實的石夯。

“同志們用點勁兒喲!”“嗨喲!”“夯實幸?;鶈?!”“嗨喲!”……領號人嘹亮的號子聲響徹天際,眾人齊聲呼應。隨著“嗨喲”聲,石夯一次次被高高拋起,又重重砸向地基,“嗵——”的聲響中,我眼眶漸漸濕潤,多年的祈盼就要實現(xiàn)。

上梁那天,天剛亮,我便趕往集市備齊祭祀酒肉與鞭炮。新房的門窗、房梁上,早已貼好祈福迎祥的鮮紅對聯(lián)。舅表哥說舊房拆下的榆木梁質(zhì)地優(yōu)良,雖歷經(jīng)歲月不彎不裂,還能繼續(xù)使用,只需將一根變形的“叉手”換成新料,四塊“穩(wěn)梁板”原封不動地挪到新房。

正午時分,領班立于新房門前。他高舉酒瓶,傾灑敬地,高聲宣告:“良辰吉日,上梁大吉!”他目光環(huán)視眾人后,猛喊:“吉時已到,起——!”剎那間,鞭炮齊鳴,墻下眾人合力托舉,墻上人員配合拉繩,房梁穩(wěn)穩(wěn)落在“穩(wěn)梁板”上。

房子落成那日,我獨自跑到西河堤上,嚎啕大哭。那哭聲里,有大功告成的酣暢,更有壓抑已久的委屈,燙臉的熱淚與嗚咽,在那一刻盡數(shù)融進了故鄉(xiāng)的晚風里。

如今,暮色浸染下的老屋,與鄰居家的嶄新小樓形成刺目反差。算起來它已矗立四十四載,而那兩架逾百年的房梁,依然氤氳著祖輩的氣息,深扎在我的生命根系里。

我們這些從鄉(xiāng)土走出的人,散落四方。或許此生難再居于老屋之內(nèi),但這里的每一寸磚瓦,都鐫刻著我們成長的足跡。只要老屋還在,我便記得來時的路。它是情感的寄托,更是游子心中永恒的精神原鄉(xiāng),就像我最初踏入舊院看到老屋時,那些被歲月塵封的記憶瞬間喚醒 。無論走多遠,它始終在心中,從未離去。

2025-08-08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79510.html 1 故鄉(xiāng)的老屋(時光故事匣) /enpproperty-->